冥王星任務:NASA新視野號與太陽系盡頭之旅

點閱:1

譯自:Chasing new horizons:inside the epic first mission to Pluto

其他題名:NASA新視野號與太陽系盡頭之旅

作者:艾倫.史登(Alan Stern), 大衛.葛林史彭(David Grinspoon)作;鄭煥昇譯

出版年:2019[民108]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EPUB 流式

ISBN:9789571377698

分類:天文學  SDG9 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內容簡介

‧20億人次關注的太空計畫
‧曾登上七大洲報紙頭條
‧2018年英國大學生推薦讀物
‧出版人週刊最佳夏日讀物
‧BBC精選十本五月必讀的書
‧電影「十月的天空」作者強力好評
‧隨書附最新版「探索冥王星系統的十大科學發現」
 
人類登陸過月球、開發過火星,還探索過天王星、海王星……
等等,那冥王星呢?
 
二○一五年美國國慶日,航太總署(NASA)負責冥王星計畫的任務主持人艾倫・史登,手機響了起來:「我們跟太空船失聯了!」整整九年未曾斷過聯繫的太空船新視野號,卻在終於要飛掠冥王星的前十天與NASA失聯,這代表長達十四年的計畫可能付諸流水,而超過兩千五百位同仁的心血也將白費……
 
熟悉太空天文計畫的人,可能對於火星探測車的進展最為了解;但冥王星任務卻是NASA有史以來最完美又最省錢的計畫,在預算僅四億元的要求下,數學家與物理學家突破瓶頸:在地球跟冥王星對齊的那一年,NASA先將飛行器拋向木星,再用木星把飛行器加速拋向冥王星,十年內就可抵達目的地。
 
新視野號的成功,標誌著人類終於在二十一世紀再度探索未知星球。本書正是冥王星探測任務最權威的紀錄,無論是太空學者的熱忱、爭取計畫經費的艱困,甚至是NASA內部的權力角逐,在計畫主持人艾倫‧史登與科學作家大衛‧葛林史彭的筆下,這些不為人知的內幕將一一呈現。
 
名人推薦
 
汪愷悌(淡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系助理教授)、林俊良(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孫維新(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陳文屏(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講座教授)、章展誥(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助理研究學者)、黃柏文(逢甲大學航太與系統工程學系教授)、蕭富元(淡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系副教授)──夢想推薦
 
「太陽系的邊緣不是邊緣,而是迎接另一扇科學視野的嶄新地平線!」
從一九八九年提出構想,到二○一五年飛掠冥王星,從號召支持到經費爭取、從衛星命名到任務設計,橫亙二十七年,兩位任務主持科學家的親身經歷,在理性專業與感性熱情交錯的文字裡,傳遞著一頁頁宛若眼前的驚奇與感動。無論你(妳)來自任何領域,相信都能在這個堅持夢想探索太空的真實故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共鳴,找到開啟自己人生的「新視野」!──汪愷悌/淡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本書具體描述了NASA科學家們研發新視野線號的心路歷程和一路追蹤這艘太空船的心境起伏,作為國家太空中心(NSPO)的一員,我完全能體會。所有從事太空科技研發者都是夢想家,他們抱持這個夢想,直到實踐,儘管難熬,這些人仍抱著真誠及希望。對於宇宙奧祕的追求者或太空迷們,這本書值得推薦。──林俊良/國家太空中心主任
 
冥王星光是名字就感覺幽暗,有如史瑞克電影的「Far Far Away」國度,真是遠得要命的王國。一九七○年代末期的兩次「航海家」任務,拜訪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太陽系的外圍行星,擴大了人類視野,卻由於「不順路」,沒能探訪當時所知太陽系的第九顆行星,成為希望「太陽系走透透」的遺珠。
「新視野號」任務彌補了這個遺憾。二○○六年一月發射,經過漫長的飛行後在二○一五年七月飛掠冥王星,取得空前清晰的影像與珍貴數據,解答不少謎團,也發掘了更多疑問。本書作者之一艾倫.史登──「新視野號」任務的主持人──以第一手經驗敘述這場史詩般任務的來龍去脈,搭配葛林史彭的多彩文筆,道出追尋「天外天」的故事。──陳文屏/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講座教授
 
雖然科學問題與任務目標都已確認,但在政治障礙清除之前,所有多年來藏在內心的好奇都毫無機會獲得解答。新視野號不只在科學上帶來令人訝異的成果與前所未見的景象,在任務概念形成、規畫及執行上所面臨的重重困境也令人瞠目結舌。──章展誥/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助理研究學者
 
本書記錄了一場充滿故事性的真實科學探險,作者成功地透過文字帶領讀者身歷其境,體驗奇妙太空冒險歷程裡,人、事、物的點點滴滴,那宛若戲劇般的故事情節,扣人心弦卻又卻又充滿了知識性,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科普名著,值得強力推薦。──黃柏文/逢甲大學航太與系統工程學系教授
 
「宇宙,人類的終極邊疆。」《星際爭霸戰》一開始的旁白,點出了人類探索宇宙的動力與決心。然而太空探索並非單打獨鬥的成果,而是各個領域專家的團隊合作的結晶。本書作者以說故事的方式,詳述了「新視野號」任務的始末,包含一開始的政策擬定、任務定義、各系統的設計與建造、直到最後的成果回傳。
這是一本老少咸宜的好書,裡面有故事的敘述、也有太空任務中常用設備的介紹。不管您之前是否了解太空探測,都值得一看。──蕭富元/淡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系副教授
 
史登與葛林史彭對這太空史詩計畫的記錄令人徹底折服……迂迴曲折的戲劇性轉折,科學發現的令人瞠目結舌,都讓這本書從頭到尾充滿說服力,大無畏行星冒險的第一流文字紀錄。──科克斯書評
 
絲絲入扣……大衛對抗歌利亞巨人般的動人情節……雖然最後的結果並無懸念,但故事的過程卻依舊能扣人心弦……兩位作者憑藉親歷其境的視角,以生動而熱切的文筆捕捉到了所有人的付出與努力。──《華爾街日報》
 
新書中的傑作……以精采的敘事文筆,節奏明快訴說了一次波瀾萬丈的壯舉,不搬弄專有名詞令人望之卻步……史登與葛林史彭將讓你即便身處在地球上氧氣充足的舒適環境裡,也能享受一段勵志、歡愉、精彩無比的太陽系之旅。──《芝加哥論壇報》
 
令人欲罷不能……科普經典的強力候選入列。──出版者周刊
 
《冥王星任務》模仿驚悚小說採用了讓讀者身歷其境的敘事文體,讓讀者親身體驗艾倫‧史登與其優秀團隊的人生最大挑戰……《冥王星任務》就算是虛構文學,也是優秀的作品,而作為真人真事,更是令人無法抗拒。從前言到尾聲的「最後的發現」,乃至於附錄中為讀者總結的新視野號任務十大科學發現,這本書徹頭徹尾都是值得讀者細細品味的科普饗宴。──弗烈德‧波耳茨‧「科學書架」書評網
 
就算你平日就在追蹤冥王星的飛掠過程,而自以為你對這段歷史知之甚詳,這本書也到處都是會讓你倒抽一口冷氣的驚人內幕。太空奇觀與探險故事吸引你來,一群科學家波本街上,為任務審核過關而狂歡的真情流露會讓你捨不得走。──麗莎‧葛羅斯曼‧《太空新聞》雜誌

作者簡介
 
新視野號任務計畫主持人/艾倫‧史登博士Alan Stern
 
新視野號任務計畫主持人(PI)、航太總署對冥王星系統與古柏帶進行探險的領導人、行星科學家、太空計畫的中流砥柱、航太事務顧問、科普作家,累計參與超過二十四次的科學太空任務,並曾以極高層級投身美國太空探索工作。史登博士曾多次獲獎,包括二○一六年獲美國太空學會(American Astronautical Society)授予卡爾‧薩根紀念獎(Carl Sagan Memorial Award),並兩次經《時代雜誌》選為年度百大影響力人物。史登博士現居科羅拉多州。
 
科學作家/大衛‧葛林史彭博士David Grinspoon
 
天文生物學家、獲獎的科學評論員暨科普作家。二○一三年,他獲任命成為美國國會圖書館的首任天文生物學主席。他經常以顧問之姿向航太總署提供策略建言,同時也多次在行星際飛行器任務中擔綱科學團隊的一員。葛林史彭的著作包括二○一六年的《人類手中的地球》(Earth in Human Hands),文章散見《紐約時報》、《頁岩》(Slate)、《科學美國人》、《洛杉磯時報》等知名刊物。葛林史彭博士現居美國華府。
 
審訂者簡介
 
曾耀寰
 
中研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副技師。
 
譯者簡介
 
鄭煥昇
 
與文字朝朝暮暮,在書本中進進出出的譯者。譯有《下一個家在何方》、《是設計,讓城市更快樂》、《傷風敗俗文化史》、《烈日帝國》、《性的解析》、《普羅旺斯1970》、《專業之死》、《哲學不該正經學》等書。
 
賜教信箱:huansheng.cheng@gmail.com

  • 封面
  • 各界好評
  • 序 史上最遠處的探險
  • 引言 無法鎖定
  • 第一章 壯遊的夢想
  • 第二章 冥王星地下軍
  • 第三章 荒野中的十年
  • 第四章 一息尚存
  • 第五章 新視野就在眼前?
  • 第六章 打造太空鐵鳥
  • 第七章 化零為整
  • 第八章 臨行前的祈禱
  • 第九章 超音速前進
  • 第十章 木星,與木星背後的整片星海
  • 第十一章 冥王星飛掠作戰
  • 第十二章 未知的險境
  • 第十三章 下一站,冥王星
  • 第十四章 七月四日的煙火秀
  • 第十五章 好戲登場
  • 第十六章 攻頂聖母峰
  • 第十七章 再出發
  • 尾聲 最後的發現
  • 附錄 新視野號探索冥王星系統的十大科學發現
  • 誌謝
  • 版權
  • 封底
同書類書籍